全国十大股票配资 文史资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八道沟天主教会
你的位置:配资杠杆咨询平台_配资合作杠杆网_联华证券杠杆 > 联华证券杠杆 > 全国十大股票配资 文史资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八道沟天主教会
全国十大股票配资 文史资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八道沟天主教会
发布日期:2025-09-22 21:44    点击次数:50

全国十大股票配资 文史资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八道沟天主教会

【文史资料】八道沟天主教会图文来源:龙井市政协全国十大股票配资

八道沟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延吉市西北部约30公里处,包括八道、西山、平道、长新、水南、双凤、五凤、劳动、互助、长胜、大五道沟等自然树。

民国时期天主教延吉教区八道沟教会学校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部分朝鲜饥民来到八道沟垦荒定居,并建教堂。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和神职人员的传教活动以及信教群众的日益增加,八道沟便成了闻名于延边地区的天主教活动之地。

八道沟的开拓和天主教会

八道沟,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天主教堂钟楼耸立在八道南山的半山腰上,站在村子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在村外三岔路口上也看得和清楚。八道沟天主教徒们以能够在此居住而感到自豪,并珍惜自己的这种感情。

展开剩余91%

延吉的龙井集市

1890年以前,八道沟还是无人之地。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在朝鲜国内掀起了很大政治风波。对日寇怀有深仇大恨的爱国志士和寻找活路的朝鲜饥民大量迁入到延边,他们当中的天主教徒在三源峰(现大砬子)、下教洞(现新化村)、龙井等地一边种地,一边避开官厅在暗地里进行传教活动。

1903年,一些擅长种水田的朝鲜垦民为寻找那种外界干扰少、又便于种田的地方,也来到八道沟定居。与此同时,一位名叫全桂一的天主教徒从龙井来到这里致力于传教,还有一位名叫赵如天的人独自来到这里办学。八道形成了初级规模的小村庄,教徒家庭也有十来户。

1903年后,石海一、金周日、朴成奎等信教家庭又从朝鲜迁入八道,到1908年,教徒已有近千人(包括家属),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盖了十间草房做瞻礼活动场所,又盖了八间草房做子女学习场所。

教会来了神职人员

1897年12月,朝鲜汉城教区派遣的布鲁特·白神父(法国人)到龙井一带调查自发性的宗教活动情况,于翌年2月回汉城,八道沟天主教情况也随之传到了汉城。

1910年,汉城教区派朝鲜人神父崔文植来八道沟主持教会。崔文植一来这里,就表明了修建教堂的意向。教徒们自觉自愿地募捐一千多元现金,妇女们也卖掉戒指、发簪捐款。神父同教徒们一起烧砖、烧白灰,修建了600平方米的带有钟楼的教堂和能容纳200人的校舍。

这一工程历时3年,于1917年竣工,八道沟天主教会具备了较完备的条件。那时,许多朝鲜人不为免遭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统治接踵迁入延边地区。三南(忠清、全罗、庆尚三道——编者)一带和平安、江原道一带的天主教徒也纷纷来到八道地区谋生,八道的教徒激增至2000余人。

在八道沟所在地和水北、义风、双凤、舞鹤、富岩、五道、横道子等10多个村子里,先后建立了公所。在八道地区落脚的教徒们,看到此地偏僻,外界干扰少,又便于种田,也有教堂,居民全都是朝鲜族,便把这里看作一个理想之地。

他们在这里不但能够安心种田,吃饱穿暖,而且还能够自由地过上宗教生活。然而,1919年7月,崔文植神父被马贼作为人质抓去,教徒们感到极度不安,人心惶惶。汉城教区接到这一消息,马上派朝鲜人神父白翡五来八道沟安定人心。

崔神父通过姜文彬的积极活动,于1920年2月交纳300元现金后被赎了出来。1921年3月,崔、白两位神父回到汉城,由元山教区派具杰根神父(德国人)到八道沟。

从此以后直到1928年止,八道教会归属于从汉城教区分立出来的元山教区管辖,1929年至1945年,则归属于延吉教区。

图为:如今的八道天主教堂外景

在解放前的这一段时期,来八道沟天主教就职的神父有:从汉城教区来的朝鲜神父崔文植和白翡五,从元山教区来的德国人神父具杰根、刘神父、张利周、金口、安乐晏,从延吉教区来的德国人神父徐相烈、王默道,朝鲜人神父申允哲、金风植、许浸德。

其中,王默道神父(1933年至1952年)、许昌德神父(1939年至1948年夏)在此供神职时间最长。此外,白化东(延吉教区主教)分别于1922年和1927年两度在八道短期供过神职。

遗憾的是,朝鲜人神父来的少,外籍神父来的多,大多数朝鲜人神父就职时间比外籍人要短。

伴随教会活动的各项事业

1、兴办教会学校

1921年,德国人具杰根神父以朝阳学校为中心,在梅花洞、新兴洞、新村、五风、五道、富岩、南阳、义凤、舞鹤等村,建立了四年制分校。

1924年,德国人神父张利周看到校舍太破旧,用自己的钱修建了红砖新校舍。这就是现在的八道中学校舍。

金神父(世界本笃会修道院总院长)在朝阳学校附设师范班,办了4年。1928年,安乐晏神父建立1所汉人学校,并为朝鲜人学校购置20余种乐器(德国造的进口货),1932年将这批乐器交给延吉教区,解放后再转给延边歌舞团。

1935年才被当局承认的海星学校,到1938年末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教育抹煞政策,强行与官方御用学校合并。

当时,学生385人,教师6人。从此,每周三节课的圣经课和朝鲜语课被取消。在海星学校时期所能听到的朝鲜历史和故事,也就再也听不到了。

海星学校共培养出16届400多名毕业生(合并后只有两届毕业生)。海星学校毕业生中,上过神学院的有吴朔朝、林龙河、金相浩、朴显浩、朴善浩、金龙进、禹炳善、金应浩、李根实、朴义天、金益灿等人。

神学院毕业后,成为高级神职人员的有林富吉、申允哲、李东植、李东浩(主教、院长)、金南洙(水原教区主教)、金成洙(代理主教);当修女的有李春姬、梁英淑等人。他们都是在八道长大成人的。

2、反日民族运动

在朝鲜己未年运动以后,八道沟有过由天主教徒组成的间岛朝鲜独立军义民团(他们为安重根义士是天主教徒而自豪)。

义民团负责人为金宗淡(教会会长,曾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代表、人民政协委员),财务部长为朴相根,文书为白炼教。1920年秋,金宗淡为购置武器,历经千辛万苦去苏联活动,但没有达到目的。

3、大型教会仪式活动

1923年,当元山教区主教巡视延边地区天主教会来八道时,4000千余名教徒举行了坚振圣事和领洗圣事。

1924年圣诞节,举行了圣体出巡。游行队伍由朝阳学校青年会10名学生的管弦乐队、200多名师生和800多名教徒组成,晚上又举行了灯火游行和文娱活动,演出了音乐、戏剧等文艺节目,云集而来的群众直到深夜才散去。

曾参加过这两次活动的老教徒都感到,这是一件信仰生活中的无尚光荣的事情,他们直到现在还再津津有味地回忆这一往事。

4、修道院和教会外围组织

1930年,八道沟“公教青年革新会”和“公教少年革新会”成立。青年革新会会长为张文玉、副会长为洪淳弼、蔗务部长为白炼教、教育部长为金应善、典礼部长为金秉烈(前义民团总监);少年革新会顾间为徐相烈神父、会长为金相允、总务为黄日龙、教育为金伟镇、指挥为金相奎、财务为南秉济。

1929年,“间岛加特利少年联合会”在龙井、八道、大砬子、瓮声砬子、大甸洞等地设立分会。1931年加入罗马世界青少年联合会,成为集团会员。

1931年,成立“保育院”。该院配备3名教师,招收30名学生,并设1所医务室,配备1名医生(修女)治疗村子里的一些常见病。

1936年,七道沟设立简易隐修院,修道者有13人,挑选了366名预备者。吴朔朝先生因在神学院学习中生病,来此地边疗养边同修道者们一起过了一段修道生活。

5、教会公墓和出殡

八道沟前山的向阳坡上,开垦初期就有教友坟地。这里约有300多座坟墓。其中,有外男人坟墓3座。绝大部分坟前立了木制十字碑,极少数有钱人家和有声望的人的坟墓前立了石制十字砷。在这里应指出的是,八道沟教会把西方化的十字碑和民族化的出殡形式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烟筒不冒烟的村子

天主教风俗习惯中,有“大小斋”和“空心斋”。每当这时候,若登上八道南山向八道村望去,300多户人家的大村子里,烟筒冒烟的没有几家。这几家便是不信教的家庭。

“大小斋”和“空心斋”,从每年春天“复活节”前40天开始,到“复活节”的前两天结束。每当这时节,从早晨到中午不得烧火做饭。如果把不做饭节省下来的柴、米、油、盐统计出来,其累积数是很可观的。

“小斋”时,天主教徒在星期五这一天不吃禽兽的肉。据说,1956年春,敬爱的周总理接见中国天主教代表团时,听到这一情况后,非常幽默地说:“这真了不起,全国有三百多万天主教徒,一天节省三百万斤肉啊!一个月多少?一年多少?把几十年的都统计出来,那可能是很可观的。你们默默无声地做出了爱国行动啊!”

半夜“极光”和清晨“蜃楼”

每年阳历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这一天夜晚,瞻礼活动的钟声,冲破夜幕回荡在八道上空,几百名男女教徒从四面八方走进教堂做弥撒。结束后解散回家时,教徒们穿的白色衣服凝成一团儿,反射出白光,从远处望去,如同北极的极光,好不神秘。

每年4月复活节之日,远近村子里的男女教徒穿着漂亮的衣服,天亮之前来教堂做弥撒,活动一结束就各自回家。这时,他们穿的五颜六色的衣服被初升的太阳反射,又如同海市蜃楼出现在南山。

每年8月中旬,有个“圣母蒙召升天”日。这正是农闲季节,教徒们早晨结束瞻礼后,为解除整个夏天田间劳动的疲劳,有的三五成群地到河里捉鱼搞野炊,有的合伙聚在一起喝酒行乘,有的举行家宴,欢欢乐乐地度过一天。

教徒们年年都在盼望这些重大节日,参加弥撒。只有这样,才对宗教生活感到满足,精神愉快地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八道沟天主教会,有两口大钟。每当敲起钟来,十里以内的各村庄都能听得到,它成了向附近各村通告星期日和早晨时间的公用钟。

这两口个大钟,是1934年间申相烈神父委托德国奥特利亚修道院制造的,从朝阳川火车站用牛车运到这里的。其中一口仍留在八道教堂,另一口赠送给了延吉市大教堂。

传教士和会长

八道沟天主教会历来都有本堂神父和辅本堂神父,这与八道沟教会在当时的延边农村教会中规模最大、教徒最多、历史最长不无关系。八道沟神父不仅在本地传教,而且去外地传教,其范围北至汪清蛤蟆塘,西至茶条沟和瓮声砬子(明月沟)。1931年,这些地方的教会从八道沟分离出去。

茶条沟离八道沟约40公里,途中经过一条山路,中间有一座高山叫青逸岭。从前,在这座山岗上,大白天也有老虎出没,人们一般不敢走这条山路。

然而,神父和教徒们为了信仰生活,还得走这条山路。他们在越岭前,都要系紧鞋带,小心冀翼,以防万一(金宗淡之语)。

这两处的教徒们回忆起往事的时候,都会提起这件事。每当神父外出时,尽可能由会长陪同。教徒们都认为:一个教徒如不参加圣事就不能赎罪。所以,不论路途多远,中途有无高山,非参加圣事不可。

外国教徒和朝鲜族教徒有所不同。朝鲜族教徒把剪下来的手指甲、脚指甲和头发随便扔掉,而外国传教士则把剪下来的手指甲、脚指甲和一部分头发装入“爪发袋”,死后,尸体可以埋在当地,而“爪发袋”必须送回本国。

传教士对教徒群众的灵魂事业行使神权,会长则安排教徒们的各种议事,如小儿领洗、坚振圣事、婚姻和临终圣事等。特殊情况下,会长也可以代替神父行事,把这种会长叫做传教会长,他们在信徒中间威望很高。

他们当中有金宗淡、金德化、梁银焕等人,另外还有下坪的朴相均、五道的金日龙、水南的许京淑、水北的权永俊、禹庆天、金锡灿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天主教会于1951年开展了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八道沟天主教徒积极参加了这一运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些成员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贡献。

结束语

有人说,明东是延边反日民族教育的摇篮。那么,不妨说八道沟就是延边朝鲜族天主教的“摇篮”。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延边地区和天主教徒来说,八道沟和天主教会,几乎成了同义语。正因为如此,现在居住在国外的朝鲜人都把八道说成是延边的“罗马”。

具有近90年历史的八道沟天主教会的信徒们,一直是听着教堂的钟声生活过来的。他们在信仰天主教的同时,保持着朝鲜人特有的民族习俗——香徒会和出殡礼仪,冠婚丧祭也是按着民族习俗办的。

出殡时,虽在灵柩前抬着十字架,但仍然以朝鲜族的习惯出殡,畏主和亲戚分别戴孝巾简化的朝鲜族古有的出殡礼俗,并非完全按民族的封建习俗(人死后第五天或七天出殡)办丧事,人死后最多三天出殡,也不设灵位,不搞三虞卒哭和大小祥祭,只是为了纪念先亲去世之日,家属和亲戚在一起为亡者祈祷,从来没有设过山神堂,也无人占卦、算命、跳大神、看相。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不仅如此,教会学校为信徒及其子女扫除了文盲,在争取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在这里主要指女孩子上学)等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八道沟信教的群众和不信教的群众之间的团结也搞得很好。与教徒合伙耕地的不信教群众,到了复活节和星期日上午,为使信徒们过好节,主动体谅他们,照顾他们。所以,八道的人民群众全国十大股票配资,自古以来就是和睦

发布于:河北省

上一篇:网上炒股配资 香港特首李家超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超级大站”深圳机场东站预计2028年通车丨大湾区财经早参
下一篇:没有了